長者學苑上學期 - 第三節 (2024-10-16)
- Cheuk Wa Ng
- Oct 16, 2024
- 3 min read
Updated: Dec 3, 2024
原穴養生初班及體能活動樂頤年:
中醫常言道:「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有時身體的一些小不適,可以透過按壓穴位來紓緩。今天,范醫師又為老友記帶來三個常用的穴位。
足三里穴是胃經的一個重要腧穴,位於小腿前外側,髕骨下緣約3寸的位置。能調理脾胃、補益氣血,有增強抵抗力、強身健體作用,是養生第一要穴。
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一個重要腧穴,對於促進健康和緩解多種症狀具有顯著效果。合谷穴位於手背,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間,當握拳時,位於拳頭外側的凹陷處,約在掌骨的中點。按壓該穴可紓緩發熱、頭痛、目赤腫痛、鼻衄、血淵、咽喉腫痛、齒痛等。
曲池穴位於肘部,當手臂自然伸直時,肘關節外側的凹陷處,通常在肘摺的外側,與肘關節成直線。按曲池穴能有效緩解肘部、肩部及手臂的疼痛,尤其對於風寒引起的疼痛有良好效果,同時有助於調理腸胃功能,緩解便秘。
第三課體能活動樂頤年,蕭師傅帶領長者學習八段錦的第五至第八段,幫助他們進一步掌握這套傳統的健身氣功。
第五段「搖頭擺尾去心火」,這一段動作旨在通過搖頭和擺尾的方式,幫助舒緩情緒,減少心中的煩躁與焦慮。通過這種放鬆的動作,參與者能夠有效地去除心火,恢復內心的平靜。
第六段「兩手攀足固腎腰」,強調運用雙手攀足,進行腰部的伸展,從而增強腎臟和腰部的功能。這不僅有助於改善下肢的靈活性,還能增強整體的身體力量,提升日常活動的舒適度。
第七段「攥拳怒目增氣力」,透過攥拳和怒目的姿勢,激發內在的力量,增強氣血。此動作能夠提升參與者的體力與精神狀態,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更具活力。
最後一段動作「背後七顛百病消」,通過輕微的顛動,幫助全身放鬆,促進血液循環。這不僅有助於消除疲勞,還能有效地緩解各種疾病,讓身體保持在最佳狀態。
通過這四段的練習,長者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活力與靈活性。八段錦不僅有助於增強身體健康,還能促進身心的和諧,讓每位參與者享受更健康、更充實的生活。
更多精彩照片:
多元藝術初班:
在今天的手工藝課程中,老友記們繼續完成他們的小豬錢罌。
首先,導師將瓦通紙剪成四等份,並用捲紙的方法將每條紙條捲成立體形狀,這些將成為小豬的四隻腳。每一張瓦通紙都承載著老友記們對手工藝的熱情和期待,期待著變身為獨一無二的小豬錢罌。

接著,老友記們和同學們小心翼翼地將已經用膠水固定好的捲紙推出到中間的位置,讓瓦通紙變得立體生動,形成小豬的腳部。這個步驟需要結合細心和技巧,確保瓦通紙不會捲得太緊或太鬆,也不會推出得過多。每一個動作都必須恰到好處,才能確保小豬的形狀完美。

隨著瓦通紙腳部的逐步完成,小豬的輪廓開始逐漸顯現,彷彿在向他們展示一個溫馨可愛的場景。這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挑戰,更是一次創意和想像力的展現。老友記和同學們透過自己的雙手,將平面的瓦通紙轉化為立體的小豬形象,讓這個作品在他們的努力下逐漸栩栩如生。
在這個過程中,老友記們互相幫助,分享彼此的想法,讓每個小豬都有了獨特的個性。這堂課不僅讓他們學會了新的製作技巧,還增進了彼此之間的友誼,讓創作的樂趣更加倍增。隨著每一隻小豬的完成,教室裡充滿了歡聲笑語,大家都期待著最終的成果。
長幼合作 :
更多精彩照片:
Comments